新零售SaaS服务商

400-101-9991

“新零售”是什么?有哪些要点?

2021年07月28日 来源:盟主直播

新零售这个词儿出现也有两年了,要想搞明白的话,我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个概念,分别是:

为什么会出现新零售?

新零售新在哪里?

 

1、为什么会出现新零售?

在说新零售之前,我们先搞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零售?百度百科是这样定义的:零售是商品经营者或生产者把商品卖给个人消费者或社会团体消费者的交易活动。简单说,比如书店、药店、购物中心、百货店、便利店、电商、电器专卖店等等类似于这些的都属于零售范畴。

而零售行业自诞生至今,总共发生了4次变革:

第一次是1852年前后,出现了第一家百货商店,零售行业由古老的小作坊形式开始转变为专业化经营与生产,其变革主要带来的变化,一是,实现了生产环节的大批量生产,从而降低了商品价格;二是,消费端的变化,以前的小作坊可能一家店只卖一种商品,而新出现的百货商店可以像博物馆一样陈列出无数种商品,用户从此不用再为买几种商品而四处奔波,同时让购物成为一种娱乐与享受的体验。

第二次是,1859年,由单个的百货商店转变为连锁百货店,建立了统一化管理和规模化运作的体系,提高了运营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同时连锁百货分布比较广,所以选址上更贴近社区,使得购物变得更加便捷。

第三次是,1930年,超级市场诞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超市的最早雏形,并引入了现代化的收银系统、核算系统、订货系统等,进一步加强了商品的流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四次是,90年代开始兴起的电商,电商的出现让大家对于商品的选择范围进一步扩大了,同时电商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多级分销体系,降低了分销成本,使得商品价格进一步下降,人们对于商品的选择,大大滴增加了。

新零售出现的背景与土壤

产业格局变化:虽然电商的出现将各种品类的商品纳入了电商销售体系中,但是电商对于很多即时性需求的商品解决方案还是很不理想,比如生鲜、蔬菜等这一类商品冷链物流成本很高,解决方案不太好,加上目前互联网获取流量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促使大家考虑新的模式。

线下门店:租金和劳动力成本提升,同时线下门店缺乏对用户的感知能力和对供应链的把控能力,他们不像电商可以从各种数据获得反馈,同时互联网的挤压也使得线下门店寻求转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户需求的变化: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用户在购买时,更倾向于高品质、个性化的商品,同时追求更加便捷的服务,比如以前电商购物三五天到货都能接受,现在对于到货时间的要求是越来越短。

线下注重体验,以前线下占据大量的目的性消费,现在被电商所取代,使得线下门店更加注重体验感,用户希望在线下购物时,能给到他们舒适的环境、可以满足他们对于一些比如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一些需求。

举个例子

曾经跟朋友在一家很有格调的奶茶店讨论过一件事情,奶茶店一杯奶茶卖30块钱,但是依然有很多人消费,原因在于他并不是完全靠卖奶茶赚钱,而是优质的奶茶+个性化服务+舒适化的环境,其实你花了30块去买一杯奶茶跟朋友一起在那聊天,实际上你买的不仅仅是奶茶,而是包含了其中的服务、舒适的环境,它是靠一整套的综合价值来赚钱而不是仅仅一杯奶茶。

技术变革:新技术的发展比如机器视觉、生物感知系统的出现使得购物场景变得数据化,物联网、大数据更是能深度的挖掘,可能到后面,这些由新技术通过对你购物习惯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比你本身还要明白你到底需要什么。

2、新零售到底新在哪里?

这里从前端和后端来对比分析一下。

前端:用户(消费者)

不变:提供用户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从提供的商品与服务来看,并没有什么变化,卖衣服的还是卖衣服,卖书的还是卖书,卖食品的还是卖食品……

变化:认知方式、触达渠道、交互方式

认知方式。其主要变化在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简单说,就是电商出现之前,你买东西会受到商店商品种类、地理上的限制,现在极其丰富的商品下,你能买到任何想买的东西,很多时候是产品来找你,而不是你去找产品。

对于卖东西的人来说,以前可能只是通过门店的一些销售数据来认识消费者,通过一些简单的数据看哪些卖的好,哪些卖的不好,电商则是通过线上的一些数据来获取用户在线上消费的一些行为数据。

而新零售则是通过大数据、智能化的技术获取全息的用户画像,原来电商只是通过线上从用户的行为特征、用户数据来做单一维度的认知,现在通过将线下体验与线上消费完全融合在一起,用户信息在线上线下通用共享,在智能化和大数据的技术支持下,可以获得用户线上线下全息的用户画像。

总之,这一块的变化就是,从以前可以获取单一的或者局部的用户数据转变为,现在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来获取消费者的各种行为数据以及数据背后隐藏的潜在消费。

 

触达渠道。主要表现为全渠道触达(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消费体验,方便贴心的服务等。以前,一个产品呈现在用户眼前或者说触达给用户的方式,无非就是要么从线下,要么从线上,两者之间是存在间限的,触达方式是分开的。而现在一款产品触达给用户的方式则是线上线下同时触达,用户的购物行为,会员信息等都是线上线下通用共享,你在线下购物的数据会同步到线上,你在线上购物的数据也会在线下能看到。

至于虚实结合的消费体验,比如说,你要买一件衣服,可以通过AR、VR等技术看到你穿上这件衣服的样子,最后你产生了购物行为这种。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更加便捷的贴心服务,盒马鲜生在3公里以内,所有购买的商品可以30分钟送达,这种以前电商无法解决的配送方案,现在通过线上线下的打通,可以极大的让服务更加便捷。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

 

交互方式。社交、分享、参与感。原来的交互方式很简单,就是我去买东西,商家为我提供需要的东西,仅此而已,没有太多的交互。

现在新零售的交互方式变得多样性,拿小红书举个例子,上面很多各路达人分享各种产品使用体验和好物安利,他们本身也是消费者,然后在上面分享使用过程的一些心得经验,而其他的消费者可以通过他们的分享来获取各种产品的信息,他们之间其实是在一种社交和分享中来完成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的。

后端:供应链

不变: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上面跟大家提到了零售行业的几次变革,其实这几次变革最核心不变的目的就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即使现在电商的出现和火爆,一款产品要通过生产商经过各种环节到达零售商,再经过物流到达用户,中间依然会经过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服务商等多个环节。

中间依然会有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的成本,而无论是过去的零售变革还是现在的新零售,所追求的目标还是各种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等之间的协同配合进一步提升,以求得进一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而企业盈利的方式无非追求的要么是提升效率,要么是降低成本,以此来实现盈利最大化。

变化:组织方式、实施主体

这种变化在我看来,是一种进化吧。

组织方式。主要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了紧密的结合,原来的供应链,线下的商品和线上的信息流是分开的,你看到线下的商品流通和线上商品的流通信息是不一样的, 在新零售中,信息流和物流是结合在一起的,通过物联网的发展,现在可以实现一个商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的过程都可以通过线上信息系统追溯到,简单说,就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可追溯的供应链系统。

另外一方面就是说,智能化下的仓储物流系统,以前做快消品的时候,我见过各种经销商和大型超市的仓储系统,信息化水平是很低的,完全要靠人去盘点货物和分拣,经常会出现实际的货物和电脑上的数据不一致的情况,而盘点仓库的人力成本,仓储物流日常人员配置、维护成本都不小,现在的新零售下,可实现智能化的仓储物流系统,智能化的机器人分拣,智能化的商品识别技术,可以让仓储物流这块节省很多人力成本和提升效率。进而实现智能化的调配和零库存管理,仅效率上来说已是极大的提升了。

 

实施主体上的变化,跟上面一样,以前的仓储物流管理系统,要加入很多人工成本在里面,一定是需要足够的人员配置才能管理好一个仓储系统,实施的主体是人,而现在的新零售来说,实施的主体变成了智能机器人、智能化的识别设备,机器人分拣,智能识别,智能化的订货系统,绝大部分由智能化的机器和设备来完成,这便是新零售中,仓储物流的变化。

文章来源:知乎-烟郭

上一篇: 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做到什么程度了?

下一篇:这已经是最后一篇资讯

继续阅读

联系盟主

官网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了解更多资讯
盟主微信客服
盟主微信客服
扫码了解更多资讯
盟主官方频道
盟主官方频道
扫码了解更多资讯